近年来,鄂温克族自治旗积极部署开展绿色矿山建设,健全完善绿色矿山管理机制,加强培训引导,强化政策支持,开展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绿色矿山遴选工作,全旗80%的生产矿山完成了绿色矿山建设任务,走在全区前列。
一、绿色矿山建设进程
鄂温克族自治旗遵循自治区和呼伦贝尔市的部署,与中央大型矿山企业合作,推进绿色矿山建设。伊敏露天矿自2012年起成为全国绿色矿山试点,2015-2017年升级为国家级绿色矿山。鄂温克族自治旗制定了《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绿色矿业发展的要求和计划,并将其作为政府工作的重点。2019-2021年,示范分区内的4座矿山入选国家或自治区级绿色矿山名录,全旗80%的生产矿山达到绿色矿山标准,伊敏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分区成为呼伦贝尔市矿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
二、主要工作亮点
(一)系统思维聚合力动态管理促提升
鄂温克族自治旗多年增加绿色矿山建设投资,通过日常监管和专家指导,提高建设质量。旗自然资源局连续5年利用第三方机构和专家团队,对矿山绿色建设和环境恢复进行检查和指导。联合多部门深入企业勘查,建立长效机制,多方面帮助矿山企业提升绿色建设水平。
(二)加强政企之间交流激发企业主体建设活力
每年举行绿色矿山建设动员会,指导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高标准的绿色矿山提升方案,促进矿山企业成为标杆,并鼓励相互学习,提高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的积极性。例如,伊敏露天矿在生态修复上投入超过20亿元,注重生态重构、土壤改良和地貌重塑,实现了资源珍惜、自然尊重和地方适应,达到了矿区和谐与景观自然融合。
(三)新能源“追风逐日”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鄂温克族自治旗利用风、光资源,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构建清洁低碳的现代能源体系,促进经济增长与生态效益。全旗矿山企业建设44个光伏项目,总装机314.18兆瓦。从观景台看去,光伏板在草原上整齐排列,羊群穿梭其间;高压输电线路输送清洁能源。
三、绿色矿山建设取得的具体成效
(一)创新实施帷幕截水工程,保障矿山绿色安全开采
大雁煤业公司投资2.6亿元实施“扎尼河露天矿帷幕截水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工程”,成为全国首个通过截水帷幕技术实现减排的露天煤矿。该技术在矿坑外围建立截水帷幕,有效减少矿坑涌水量,保护草原生态和地下水资源,实现煤矿绿色高效开采,荣获国家能源集团2021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并成功申请20余项专利。
(二)调查研究野生动植物,打造种子繁育基地和野生动物栖息地
自2020年起,扎尼河露天矿开展野生动植物调查,发现339种植物和69种动物,并编制了调查手册。采集70余种植物种子,制作100余个标本,建立展示室。此外,建设了多个植物繁育试验区,支持了野生植物种子库和动物栖息地的建设。
(三)实施长距离供热民生工程,开创我国矿山建设循环经济的新模式
温暖工程是民生和发展的重要项目。2021年11月,华能伊敏电厂长距离供热项目启动,供热管网长达70.22公里,利用6台纯凝机组供热,采用先进技术,替代了呼伦贝尔市中心城区的分散小锅炉,满足了1528万平方米的供热需求。该项目促进了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确保了海拉尔区、鄂温克族自治旗居民温暖过冬,并为企业带来了新的利润增长点。
(四)生态修复提质升级,打造国内一流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区
华能伊敏煤电公司在2021-2023年期间,对2047公顷的露天矿生态修复区进行了升级治理,投资2亿元。治理工作包括土壤改良、水土保持、植被种植等,形成了以景观湖为中心的“三水、两馆、两望、多区”空间布局。该区域吸引了多种野生动物,企业将生产与生态保护相结合,获得多项荣誉,成为北疆少数民族地区中央企业科学发展的典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